民革鞍山市委员会:
贵委提出的《关于打造农产品流通“最后一公里”的建议》(市政协十五届四次会议第115号)收悉。衷心感谢贵委对我市农产品流通工作的关注与支持。我局高度重视提案内容,会同市农业农村局、市邮政管理局、市交通运输局等协办单位,深入研究三项建议,结合各单位协办意见,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打破物流“小而散”格局
(一)加大冷链设施建设投入,把冷库“串”起来。此前,市商务局高度重视农产品流通工作相关问题。自2019年开始,市商务局助力提升农产品流通效率,在全市推广农产品供应链项目,支持农产品流通企业建设改造贮藏、保鲜冷库、产地仓等设施。截至2024年底,市商务局共拨付2414万元至17家项目单位,完善农产品冷链能力,推动冷链技术装备标准化。2025年,市商务局持续发力,深入挖掘捕捉项目5个,为补齐冷藏保鲜设施短板注入能量。此外,市商务局还在海城市、台安县、岫岩县和千山区4地,持续开展县域商业建设工作。从2022年开始,共向4地区的10家项目单位共计拨付人民币1708万元,提升4地区的农事企业设施设备短板,在产地就近建设改造具有产后商品化处理能力的产地集配中心、冷库、产地仓等设施。2025年,市商务局帮扶产地集配中心、冷库、产地仓等建设项目3家,以冷库、冷链设施建设为抓手,打通本地农产品流通“微循环”。
(二)市交通运输局积极推进优化配送路线工作,完善农村物流基础设施网络。按照省交通厅工作安排部署,因地制宜推进农村道路项目向进村入户倾斜:2025年农村公路建设改造工程投资计划(第一批)12300.4万元。建设改造工程计划指标427.6公里,实际落实427.8公里;桥梁工程计划指标24座,实际落实52座1552.7延米,安防工程安装钢护栏49019米。现已完成如下工作:一是新改建第一批计划路面工程35.2公里,桥梁工程182.6延米/8座,部补资金1216.1万元;新改建第二批计划桥梁工程75.5延米/5座,部补资金137.5万元;开工率100%,累计完成11.9公里,工程进度37.6%;二是维修改造工程392.6公里,危桥改造工程507.8延米20座,省补资金8437.8万元;开工率100%,累计完成122.2公里,工程进度33.7%;三是危桥改造工程1448.1延米/45座,部补资金2090.1万元,省补资金864.6万元,开工率100%,累计完成6座,工程进度55.7%;四是安防工程安装钢护栏49019米,部补资金712.4万元;开工率100%,累计完成6.5公里,工程进度31.9%;五是2024年水毁恢复工程。水毁恢复工程82项(省补资金155万元,2026年下达计划)包含路面工程4805平方米、防护工程7649.3立方米、过水路面工程11项1747平方米、涵洞4道。开工率100%,完成82项,工程进度100%;水毁桥梁5座75.5延米(部补计划137.5万元),完成部补投资137.5万元,工程进度100%;省厅补贴投资以外自行恢复的水毁项目共19项,目前已全部完成。未来,我们将持续优化路网体系,进一步完善农村公路的连通性,为农产品运输提供更坚实的道路基础。同时,积极对接市发改等部门,争取简化农村公路维修改造、危桥改造、安防工程等养护性质项目的审批流程,提高建设效率。“十五五”期间,我局将预计投资4亿元,新建和改造农村公路1500公里。实施102项农村公路路面工程维修改造项目。提升农村公路交通安全水平,计划建设农村公路安防工程200公里,在危险路段设置警示标志、标线和防护设施。市域范围内农村公路全部危桥实施改造,提高农村公路的安全性,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
(三)市邮政管理局积极推进邮政服务升级,不断降低配送成本,与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争取更优惠的采购价格和配送费用。海城邮政分公司依托海城西柳市场,以市场化方式为农村电商提供寄递、仓储、金融一体化服务,以“邮政+电商”模式促进邮政寄递服务的转型升级,推动邮政寄递服务高质量发展。不仅如此,市邮政管理局还大力推进农产品上行与产业融合。2024年农产品寄递量125万件,其中南果梨占123.41万件,带动销售额4903万元。鞍山南果梨寄递项目获评国家级快递服务现代农业示范项目。沿用南果梨的成功案例,市邮政管理局乘势推动快递服务农业、农村发展:一是助力农产品上行,拓展农产品出村渠道,指导邮政企业立足县域特色农产品和现代农业发展需要,主动对接电商平台、种植养殖户、农业产业企业等,重点打造南果梨、岫岩山野菜、河蟹等农产品寄递项目。二是发挥示范项目的引领作用。推动鞍山市千山区获评“农村电商快递协同发展示范区创建主体”,指导市快递协会申报的“鞍山南果梨结合快递走向全国”项目获评全国“快递服务现代农业示范项目”。
(四)市邮政管理局不断加强农村快递物流村级站点建设,持续完善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完善。一是完善县乡村三级网络建设,升级改造县级处理中心3个,常态化运行乡村配送线路139条,日均配送量8.1万件;二是建成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436个,整合烟草、金融等功能;三是创新做法,破局“进村难”:岫岩县牧牛镇快递网点立足实际,积极探索,将推广智能快递柜作为核心破局手段,成功实现了“降本、增效、稳末端”的三大目标,成效显著。截止目前,岫岩县牧牛镇5个行政村中有4个村布设694格口的快递柜,单村最高年节约成本1.3万元,24小时服务降低投诉率60%;四是农村投递汽车化率达51.13%,建制村100%直接通邮。
(五)市交通运输局为加强农村快递物流村级站点建设打出组合拳。目前,全市共建设完成乡镇级站点12个,其中海城市完成建设乡镇级站点3个,台安县已完成6个,岫岩县完成3个。在市交通运输局努力下,海城市完成建设村级站点31个,初步构建起了连接城乡西部的客货邮运输网络,为农村地区的物资流通和居民生活便利化提供了基础设施保障;台安县完成了行政村的点位认定,并与159个点位业主进行合作协议签订;岫岩县完成建设村级站点15个,分布在客货邮融合线路沿途各重点村落,为村民提供了便捷的物流服务,极大地提升了村民的生活质量。
二、做强销售的“最先一公里”
(一)提升传统农贸市场的环境和管理水平。市商务局的农产品供应链项目和县域商业建设项目中,不乏新建改造农产品市场和乡村大集项目:鞍山市新兴商贸城农贸市场升级改造项目、台安大市场升级改造项目、千山区大屯集升级改造项目、台安县启克乡镇大型超市改造项目和岫岩县岭沟乡岭沟大集升级改造项目等,从不同角度、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提高市场的硬件条件和环境卫生水平,尤其是鞍山市新兴商贸城农贸市场升级改造项目和千山区大屯集升级改造项目,成为了鞍山地区农贸市场和乡村大集的典范。2025年,市商务局将持续推进农贸市场和乡村大集的提质增效工作。在建项目有岫岩县偏岭镇中宇农贸市场升级改造项目、岫岩县大营子镇集贸市场建设项目和岫岩县石灰窑镇润龙商贸中心升级改造项目。
(二)市交通运输局积极推进物流配送中心建设,构建以县级物流配送中心、乡镇配送节点、村级公共服务点为支撑的农村配送网络。鼓励邮政、快递与交通、供销、商贸流通等企业深化合作,利用农村现有公共设施,建设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自2024年,鞍山市交通运输局在上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的指导下,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及省市关于全面乡村振兴工作的部署要求,紧紧围绕客货邮融合发展的工作目标,积极推进各项工作任务,一是建设完成客货邮融合线路5条,其中海城市两条客货邮融合线路,即海城至牛庄至温香镇线路和海城至温香至牛庄至西四镇线路;台安县建设客货邮融合线路2条,线路由台安至桑林、台安至桓洞;岫岩县建设客货邮融合线路1条,该线路由岫岩至清凉山。以上线路的开通,有效整合了客运和货运资源,实现了客货邮一体化运营,极大地方便了沿线居民的出行和物流需求。二是推进农村快递物流村级站点建设工作,在乡镇级物流网络节点建设上,海城市的王石镇、马风镇、八里镇、牌楼镇、孤山镇、岔沟镇、析木镇、接文镇已完成每个乡镇1个节点的确定工作基础上,现推进村一级物流节点建设。目前,上述8个镇街积极沟通,以确定村一级节点具体点位。规划明确,村一级物流节点数量不少于10个,且力争建设完成后,实现这8个镇街所有行政村的全覆盖。该批村一级物流节点计划于11月底前完成建设。
(三)市邮政管理局以创新引领岫岩“北八乡”示范区--构建“1454”网络布局,即1个核心枢纽(大房身镇处理中心)、4条配送线路覆盖8个乡镇、叠加中邮驿站、“辽叶e家”等54个村级服务点,站点年均收益提升至4200-7120元,日均代投邮件2200件。未来,市邮政管理局将持续深耕深化邮政网络赋能,拓展乡镇邮政网点“一点多能”服务范围,提升对偏 远山区的支撑保障能力;持续推动落实县级邮政管理责任,压实企业主体责任,统筹“快递进村”工程推进,鼓励企业降低经营成本,提高服务效率,打通“最后一公里”梗阻;持续优化监管与政策环境,推进农村末端网点备案便利化,加强服务质量常态化监管,将物流配送中心建设工作做深做细。
(四)市农业农村局将加强农场品推广,不断提升品牌农产品知名度和美誉度。市农业农村局积极引入“互联网+”理念,综合利用“传统媒体+推介平台+新媒体+专业机构”宣传渠道,分层次、分地域、分重点开展品牌宣传推广。利用电视、播、报纸等宣传平台,多视角、多式、分散式开展公益性宣传,加强与央视、农民日报、辽宁电视台等国家、省级主流媒体合作宣传报道“土特产”特色品牌,讲好品牌故事,唱响一批品质过硬、产品突出、诚信经营的品牌。加强线上宣传、发挥网络、机传播快、覆盖广、成本低等优势,在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及: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采取专题报道、专节目、网上农展形式进行全方位、立体化宣传。推进特色农产品在阿里巴巴(淘宝、天猫)、京东,以及快手、抖音等平台开设店铺,通过在线直播等方式进行产品销售,扩大产品销路。
三、畅通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市农业农村局将开展农产品质量追溯工作,积极落实农业农村部检测2.0批次/千人任务。制定印发《鞍山市农业农村局办公室关于印发2025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方案的通知》(鞍农办发[2025]14号)、确定全年监测数量11000批次任务。进一步加强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管理。同时认真贯彻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在全省范围内推广应用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电子小程序加强溯源管理的通知》(辽农办质发[2024]611号)要求,市农业农村局积极推动各县区辖区内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使用电子小程序开具承诺达标合格证,并鼓励农户参与。强化对农产品收购单位和个人的监管,要求其在收储运环节,用小程序查验并开具合格证,配合市场部门扫码,实现食用农产品从生产到消费的全链条追溯,保障溯源管理落实到位,逐渐增强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的信任度。
打造农产品“最后一公里”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市场和社会各方协同发力。我局将持续会同各相关单位强化责任担当,落实各项工作举措,更好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促进维护农产品流通“最后一公里”。再次感谢贵委对我市商务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鞍山市商务局
2025年7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