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概况信息
    鞍山市商务发展五年规划
    时间:2021-08-12 08:16来源:鞍山市商务局作者:点击: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和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积极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深入推进“两翼一体化”经济发展战略,深化城市活力建设,构建“三个互动体系”,不断推进商务领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加快构建内外贸一体化的现代商务发展新格局,努力促进全市商务工作高质量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推动鞍山实现全面振兴做出贡献。

    二、发展目标

    到2025年,全市商贸流通业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消费环境不断改善,产业竞争力进一步提升,力争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不低于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速,预计年均增速5%左右;全市电子商务交易额力争突破1200亿元。

    全市贸易质量进一步提高,贸易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市进出口总额每年增长6%,对外贸易在推动鞍山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中作用更加凸显。全市外贸依存度提高5个百分点,货物贸易进出口年均增幅高于全省平均增幅;力争全市机电产品出口占比提高到20%以上。全市外贸群体进一步壮大,有实绩进出口企业数量突破650家。

    全市对外投资中方投资额年均增长5%,期末达到4.5亿美元;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合同额年均增长5%,期末达到4.8亿美元。期末全市外派劳务累计达到3000人。

    全市招商引资主要指标较快增长,力争实际到位内资年均增长10%,注册资本项下利用外资年均增长10%。

    三、主要任务

    (一)加快数字化进程,打造区域性数字商务先行示范城市

    顺应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趋势,加快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以数字贸易双循环带动鞍山商务高质量发展。

    ——优化数字产业化。一是培育本土平台做大做强。加强指导与服务,推进本地平台快速发展,做大做强鞍钢电商平台、值采平台同时,推进8890平台建设。促进优势产业与知名电商平台合作。重点围绕服装、箱包、玉石、宠物、花鸟鱼等“五大优势产业”以及特色农产品、文化旅游等优质资源,引进快手、抖音、淘宝、京东等直播平台,推动市场化模式运作。二是引进国内外知名电商平台。继续推动本地企业上线阿里巴巴国际站,开展B2B跨境电商业务;推进西柳服装、南台箱包等利用环球资源等平台,通过展会+线上推广模式开展B2B跨境电商业务。加强跨境电商线下服务体系建设。引进跨境电商服务企业,通过线下报关、结汇、退税等服务,为我市中小微企业线上开展贸易活动提供支撑。三是推动农村电商建设。全力推进海城市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积极推动岫岩县争取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台安县争取省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强化农村电商公共服务体系,优化工业品下乡流通服务体系建设。四是加快推动直播电商发展。推进直播电商与各产业深度融合发展。重点推动直播电商与专业市场、文化旅游、特色产业、传统商圈、扶贫振兴、会展经济、跨境贸易等深度融合。做大做强直播电商主体。完善直播电商服务体系,着力吸引一批直播电商机构、MCN机构、网红主播在鞍山集聚发展;鼓励各地区培育一批特色突出、示范性强的电商直播基地、产业带、商业街和网红小镇等电商直播载体。

    ——扩大产业数字化。一是强化数字科技服务商务功能。引导企业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技术优化企业生产流程,完成由人工被动管理向大数据自动管理转变。推动数字技术全面赋能传统商务企业营销、服务、市场、品牌、设计、研发、生产等各个环节,加快产品服务数字化、管理数字化、营销数字化等数字化转型。形成以数字驱动为核心、以数产融合为主线发展模式,以数字科技配以提升鞍山传统商务企业核心竞争力。二是探索商务数字化模型新模式。依托龙头商务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试点探索,鼓励有能力企业先试先行,形成数字化转型的基础通用标准、关键技术标准、业务标准、服务标准等,推动传统商务企业数字化转型取得新突破。支持传统商务企业将自身资源优势和能力转化为数字资产,以数字资产推动鞍山产业数字化发展。

    ——加大数字经济招商。围绕工业互联网、数字经济、5G智能应用、智能制造等前沿领域,紧盯行业头部企业敲门招商、精准招商,引进高质量项目和高水平企业,引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积极为本地企业提供撮合服务,针对成长性较好的科技型企业,开展“一对多”撮合,完善应用场景和数据支持,促进企业加快成长。

    (二)拓展新的消费增长点,加快推动内循环

    ——积极推进绿色商场建设。开展绿色商场示范创建活动,引导商业综合体、购物中心、大型超市向绿色商场改造升级,加强消费环境建设,完善各类配套设施,增设绿色产品销售专区,营造舒适、安全的消费氛围。进一步提升消费服务质量,注重人性化服务和购物体验。

    ——不断提升消费体验引导实体零售企业按照不同群体消费特点、消费热点和流行趋势组织商品经营。以商贸设施集中区域为重点,发展商贸商务集聚型、家庭生活服务型、高端生活体验型、时尚消费引领型、商旅文化联动型、休闲娱乐购物型等各类不同主题消费空间。支持大型零售企业设立进口商品直销中心、专区专柜,满足各类消费需求。

    ——促进多元化消费。一是促进节日消费。落实职工带薪休假制度,促进大众休闲等体验性消费;鼓励商贸流通企业开展各类节假日促销活动,以节造市、以节养市,拉动消费。二是促进时尚消费。推动铁东站前中心商务区和海城市发展高端购物中心,打造以鞍山为中心辐射周边辽阳、营口等城市的高端商业集聚中心和消费集聚区。

    (三)加快推进商贸流通业提质升级

    ——打造“立足东北、服务全国,辐射东北亚”的区域性商品集散中心。“十四五”期间,逐步形成空间布局合理、规模和现代化水平大幅提高、供应链管理和功能业态完善的现代专业市场体系。引导专业市场与电子商务、现代物流、采购贸易融合发展,实现从传统市场交易向现代化多功能转变,由国内市场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并重转变。全力将西柳专业市场集群建设成为内外贸结合,覆盖东北亚、中东欧,年交易额千亿元以上的全国一流服装箱包小商品市场集群;整合特色产业资源,推动宠物、古玩、花鸟、观赏鱼等专业市场转型升级,形成具有鞍山特色的休闲产业集散中心。

    ——打造农商互联完善农产品供应链。将宁远、雨润等市场打造成“买全国,卖全国”的特色农产品市场集群;依托海、台、岫农产品资源,将田头市场建设成为现代化的市场,拓展农产品供应链延伸;推动农产品零售企业向连锁经营转型升级,强化产销衔接,发展社区配送服务,进一步满足居民的“菜篮子”需求。

    ——打造鞍山特色夜经济“十四五”期间,打造独具鞍山特色的“1+4+N”夜经济发展新格局,即打造一个中心区:铁东中心区;四大商业圈:铁东区“品质时尚圈”、铁西区“特色美食圈”、立山区”休闲娱乐圈”、千山区“温泉文化圈”;N条美食街:工人风味美食街、繁荣清真美食街、永乐鲜族食品一条街等集购物、餐饮、文化、休闲等高品位、高标准、上规模的夜经济(街)区,实行一街一策,一点一策,开发夜间旅游消费“打卡”地。

    ——打造鞍山住餐等行业品牌通过示范引领,推动住宿餐饮业标准化、品牌化、特色化发展。大力推广绿色餐饮企业创建活动,提升餐饮行业高质量发展。鼓励行业协会等组织公布非星级住宿业和洗浴业相关服务项目清单以及服务项目的关键指标清单,指导企业细化服务标准,推动行业在服务质量上出现根本性转变。开展“美发美容星级评定”、“辽宁老字号”创建活动,扩大优质居民服务社会影响力,塑造“鞍山居民服务”品牌形象。

    (四)推动进出口优质高效发展

    ——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提高贸易高质量发展水平,培育优势出口产业集群,着力调整出口产品结构。巩固冶金、矿产、机电等支柱产品出口规模,重点推进冶金设备、电力装备、矿山设备、工程机械、汽车 配件和改装等高技术机电产品出口;以西柳市场采购贸易试点为契机,加快轻纺行业转型升级;调整新兴产业产品出口结构,重点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磁应用等新兴产业;加快调整农产品出口结构,重点推动食用菌、山 楂、禽肉等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及加工产品出口。

    ——积极主动扩大进口。引导企业扩大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进口,提高产品核心竞争力。充分利用中国国际进口商品博览会等平台,鼓励我市企业进口优质产品与服务;以西柳义乌商品城为重点,抓好进口商品展示中心、进口商品体验店建设。

    (五)打通外循环,培育竞争新优势

    ——壮大外贸经营主体,推动双量增长。对全市100户重点出口企业实行包保,推动实施“一企一策”,力争重点企业出口份额不减,出口额超过300万美元重点出口企业由目前的70家增至150家以上。通过政策引导,推动一批出口供货企业转为自营出口企业。各县(市)区开发区平均每年至少新增2家出口型生产企业。力争到2025年,全市有出口实绩的出口企业数量由目前的420家达到650家以上。

    ——多元化开拓国际市场。借助我市在钢铁、装备制造、矿产品方面的优势,帮助企业与中央军贸企业、外资企业沟通对接,积极引导外地外贸公司落户鞍山开展业务,培育新的出口增长点;继续加大力度开拓国际市场,充分利用国家、省、市鼓励国际市场开拓的各项优惠政策,引导企业参加重点展会,拓展销售渠道,巩固扩大我市商品的市场份额。

    ——加强平台体系和基础设施建设。一是积极推进鞍山港项目建设。全力建成保税物流中心(B型),发展保税加工、保税物流、保税服务等功能型服务产业,规划建设综保区。充分利用资源与区位优势,依托灵山铁路编组站基础设施条件,将鞍山港打造成大宗商品供应平台、东北地区钢材交易综合平台、“散改集”大宗货物集装箱铁路运输基地打造东北亚大宗商品集散地。二是继续推进建设跨境电商综试区,进一步加大跨境电商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强与发达地区的交流与合作,引进跨境电商综合服务企业,鼓励和引导本地企业按照综试区标准,通过直播、线上会展等多种形式开展跨境电商业务。三是支持鞍钢国贸、兴鞍外贸集团外贸综合服务企业转型升级,带动中小微企业开拓国际市场。

    (六)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环境。制定出台《鞍山市关于加强外资工作的若干意见》,严格落实放宽市场准入,鼓励外商投资高端制造、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等先进制造业,推动外资进入实体经济;鼓励外资企业参与国有改革、民营企业收购重组;确保外资项目用地供给,对总投资3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优先列入市重点项目管理,总投资1亿美元以上的项目积极申报省重点项目;持续推进自贸区经验复制推广工作;提高外商投资企业资金运用便利度;提高外籍人员来鞍便利度和企业用工服务;制定专项物流优惠政策,降低外商投资企业物流成本。

    (七)加快融入“一带一路”建设

    ——进一步加强与中东欧国家合作交流提高优势领域产能合作水平。立足钢铁、工程机械等方面的产业优势,以成套设备出口、投资、收购、承包工程等方式,带动钢铁装备及相关产品对外输出;加大工程机械、石油装备等制造企业的市场开拓力度,扩大出口;鼓励企业在有条件的中东欧国家投资建厂,完善运营维护服务网络,提高综合竞争能力。

    ——深化与东北亚地区产业合作。引导企业在东北亚地区建设经贸合作园区,带动中小企业抱团合作“走出去”。推进西柳市场在俄罗斯拓展进程,将西柳市场海外分市场建设的成功模式向俄罗斯腹地城市推进;加强与蒙古国经贸合作,推进与乌兰巴托合作加工贸易区和海外仓等项目;加强与俄罗斯经贸合作,推动紫竹集团、福鞍集团、鞍山华科大激光科技有限公司、鞍山市安泰安全技术有限公司等企业与俄在基础设施和高新技术等领域对接合作。

    ——着力开拓非洲市场。利用我市钢铁深加工、装备制造、菱镁新材料、激光、精细化工、新能源电池、纺织服装等产业优势,积极推动鞍山企业和产品开拓非洲市场,力争“电-矿-冶-工-贸”联动发展。

    (八)推动会展业发展。持续做优做强特色产业,全力打造西柳国际服装节、岫岩玉雕文化节、观赏鱼水族宠物花卉、特色农产品等一批专业性强、规模大、有影响力的展会活动。充分发挥会展的平台作用,将新创办和承接的高端活动办出影响、办出实效。积极招商,发挥属地政府主体作用,盘活会展中心项目。加强与会展业发达地区联合协作,主动承接辐射,积极引进品牌展会项目,努力打造沈阳经济区区域性商务会展新隆起点,形成区域会展业联动发展的局面。

    (九)全力做好招商引资工作,以项目增量促发展

    ——做实产业链招商。全面开展产业链精准招商,围绕建链、延链、补链、强链,谋划和引进一批“领头雁”项目及配套支撑项目;围绕鞍钢集团产业链供应链,吸引相关企业来鞍建设生产或销售子公司。

    ——推进市场化招商。引进市场化运作模式,委托商会、协会、中介机构和知名企业开展招商引资,与发达国家和地区建立“招商合伙人”关系。

    ——抓好存量资产招商。针对低效用地和闲置厂房、楼宇等存量资产,统一建档立卷,推动信息共享,精准制定招商方案,有针对性地开展招商活动,以存量引增量。